2022年世界肝炎日:预防疾病传播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2022-07-28 11:07:28

今天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12个“世界肝炎日”。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防治肝炎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公众日常应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定期体检;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每年30万人死于HCV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

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HCV感染后只有20%的患者会出现急性肝炎症状,80%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发现感染时病情已进展至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据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所所长刘征介绍:“目前,全球约有5800万人感染HCV,每年有30万人死于HCV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因此积极主动检测,尽早预防、规范治疗对丙肝患者尤为重要。”

同乙肝一样,丙肝也是主要经血液、性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虽然丙肝不像甲肝、乙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来治愈。对于肝脏生化检测不明原因异常者,有静脉药瘾史者、既往有偿供浆者、多性伴或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等丙肝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都应及时开展丙肝抗体检测。

“早发现,早治疗,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使95%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刘征建议:“丙肝感染者治愈后,并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如果再一次接触或感染丙肝病毒,还是会发生丙肝感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时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风险行为。”

核酸检测是确诊丙肝“金标准”

目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一些乡镇卫生院或者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等都具备丙肝病毒抗体检测能力。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加大病人检测发现和规范治疗力度,提高检测发现率、治疗覆盖率和治愈率等。但抗体检测阳性只能表明感染过丙肝病毒。最终确诊还要靠丙肝的核酸检测,抗体阳性者要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

今日起,郑州市疾控中心启动“防治肝炎 健康你我-2022年世界肝炎日”主题宣传周活动,疾控部门将以多种形式,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使公众了解到丙肝的危害,加强丙肝防治意识,积极主动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丙肝防治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

刘征建议,预防丙肝,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提高自我防范、主动检测和积极规范治疗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洁身自爱,共创美好健康生活。

相关链接:防治丙肝小知识

(1)丙肝的传播途径:

共用注射器注射使用毒品;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或医疗器械未彻底消毒,如使用非一次性针筒和针头;输入没有经过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通过性途径传播;从受感染的母亲传给其婴儿(这种途径目前已不常见)。

丙肝不会通过母乳、食品或饮用水传播,也不会通过与感染者进行拥抱、接吻以及共用食品或饮料等偶然性接触传播。

(2)应接受丙肝检测的人群;

共用针具静脉注射吸毒者;曾有输血及接受血制品者;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牙科器械,接受内镜检查、有创操作、针刺、血液透析者,有纹身、穿耳环孔史等;与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者;接触过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者;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者(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及性工作者);曾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且没有使用安全套;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有过器官移植者。

(3)丙肝的预防

避免共用或重复使用针头、注射器等用来配制、注射毒品、药品等的器具;不与丙肝感染者共用可能会接触到血液的私人物品,即使是肉眼所不能察觉的微量血液,比如剃须刀、指甲刀、牙刷、血糖仪等;不在无证场所或使用不正规器械纹身或进行身体穿刺操作。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编辑:李瑞蕊

特别声明: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